作者:manjusri
一些湾友做了很好的comments,也说明我的一些文字是妄测。当然也说明一个运营商在选择方案的时候,是和自己的实际实力地位、各种资源现状和短期/长期的目标等实际商业因素紧密结合的,而不仅仅是技术的,POS和IP over 独立光纤虽然昂贵,但对incumbent的运营商,也未必不是一个有利因素。当然这是从这个具有较大垄断地位的运营商来说,但是对整个社会来说,不使用最好TCO的技术,不最充分的利用资源,就是浪费,浪费就是犯罪,相对充分的自由竞争可以通过优胜劣汰在来利用丛林法则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当难以形成这种竞争的情况下,就需要法律,对于电信业就是电信法。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开始在90年代开始电信法的起草,可见中国人不乏聪明,但是欧洲的电信法已经实施好几年了,中国的电信法似乎连讨论都开始减少了,比较一下中欧的电信资费,虽然绝对值上欧洲要高几倍,但是在和收入相比的相对值上,是反过来的几倍,中国电信行业的利润,虽然没有惠及到普遍的所有为电信工作的人,但是肯定惠及了不少不少食糜者,至于效率问题,没有研究过,不好妄论,理论上应该要低一些,但中国的的一些事,不是那么简单可以用理论决断的。
闲言碎语切莫讲,今天表一表武二郎,啷哩了啷啷哩了啷啷哩了啷哩了啷哩了啷…(以此开场啷表示对以前大学时同寝的一位山东大哥的回忆),言归正传,接上回书,总结一下以太网,我们可以把原始的以太网叫native Ethernet,的主要问题:HA/SCALE/QOS/OAM,HA是永恒的主题之一,对电信运营商,是一个永恒的忽悠主题,IP本身是没有HA的,IP的HA是交给终端处理,本身尽量少掺和,这是IP的精神支柱之一,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似乎IP的性格,性格问题很麻烦,你不顺着它,它就不让你爽,但是IP本身不提供HA,不意味着我们建网是就不考虑,尤其是对运营商,恰恰相反,越是IP不care,网络越是要care,IP不做,那么我们ETH做,当然不是心血来潮,非要和IP对着干,还是因为语音的问题,上一回说到IP DSLAM和NGN,因为IP DSLAM成了主流,NGN替代了传统语音,所以城域以太外网就不得不考虑语音的HA问题,HA的问题的本质,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论述,这里既不再重复,总之为了语音,也为了增强运营商使用城域以太做综合业务承载的信心,HA是首当其冲要开刀祭旗的问题,那么就从HA说起,在没有新ME前,ETH的可靠性技术主要如下。
1、 STP/RSTP/MSTP:这是ETH解决L2网络环路的基本协议,基于广播处理,RSTP做了加速收敛,MSTP做了多实例,解决支持VLAN后的多spanning trees的问题,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收敛性能总是要几秒,TDM/SDH因为是简单的协议,基于硬件的处理,是50ms level,称为电信级可靠性,所以秒级是不可接受的。这个领域还是传统的ME技术,是思科的强项,思科把STP技术也挖掘到了极处,比如PVSTP 等,真是费尽心思,这是无论如何,因为STP出身简陋,纵使思科大鳄想回天,也难。
2、 DPT/RPR
又是思科的始作俑者,思科开始做DPT,后来才有RPR的标准,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吸取SDH RING的精华,用在传统以太上,从L1/2层面解决ETH的HA问题,但是有一些基本原则经常是你和它越像,你的成本也和它越像,没有如果没有本质不同的breakthrough,就难以做到同样功能,不同本钱,比如你比较C/H/J/A等同等档次的产品的成本,他们大体相差是很有限的,所以DPT/RPR的昂贵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没有大量部署的情况下。如果相对ETH,SDH算小贵族,那DPT/RPR就可以有SDH贵族气质了,这和ETH的草根廉价风格道不同,这种情况下还要结生死夫妻,别说上床充分融合,一般是还没等拉紧手,就悲剧分手了,只是害了一些喜欢吃螃蟹并为其结合投入了真币的客户,还好不多。说这么多带颜色的话,是因为我对这个技术的细节了解非常有限。基本原理是和SDH类似的50ms的故障检测和恢复,但除了POS/native fiber接口,还增加了GE/1OGE的支持,似乎没人用FE,毕竟100M的环,如果在90年代还敢拿出来fashion show一下,在21世纪就太老土了。DPT/RPR技术复杂是一方面,同时需要占用两根光线和两个物理接口,在当时的10G,这真的是有点贵族的奢侈了,对于有大规模SDH/WDM网络的incumbent运营商来说,对这个小姐不感兴趣,所以主要是少数的当地tier2/3的运营商用了一点。思科试图通过这个方案来吃城域传输IP化的市场策略,基本是失败的,当然对思科也无所谓,这在思科的大象里,比汗毛大一点而已(如果大象有汗毛的话)。
3、 EAPS/RRPP
基于RPR的失败,最直接和简单的idea就是做一个lite版的RPR,性能在几百毫秒。这里忘了思科是如何处理的,按说应该是参与的,具体没有去考证。但是似乎RPR的惨败严重打击了高可靠eth ring的相关标准组织,以致大家没有兴趣再做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基本原理一样,但具体实现大家就无法完全compatible了,连思科似乎也不是很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如果RPR是大奶,大奶分手,并没有给二奶留下足够的空间,缩水版的RPR也让然是第二根鸡肋,和RPR一样的市场情况下,也逐渐无疾而终了,好像理由主要是compatibility问题,但总觉得这个理由怪怪的,同时奇怪的是没人再愿意去深究这里的问题了,有谁对一个弃妇感兴趣呢?毕竟变态的人很少。如果是先走EAPS/RRPP,也许真的有成功的可能,甚至之后会有RPR,maybe,who knows。围棋里同一步棋的先后次序不同,以及是一次把变化定型还是保留变化,微妙的变化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差异。
对于IP下的ETH RING技术,还有两个技术问题:
1、 现实的环之间的关系比三角还要复杂,要解决环的相切相交等问题,三角类的关系烦恼总是大于幸福。
2、 业务支持问题:那个时候在IP上的业务越来越多,大的组播了,TE了,还有许多细小的特性一时数不上来了,在普通接口上OK的,到了这里都要重新搞一下,不搞就出问题,当然搞了之后,有时也出问题。
在eth ring上,思科无疑是最大的始作俑者和支持者,但思科总想做私有协议的心态,时常让客户不是那么爽,以致现在很多标书至少要让供应商详细说明标准程度,甚至直接有不允许使用私有标准的说明。思科想通过提供和传输类似的HA低成本ETH网络来扩大城域IP吃掉传输的思路,从方向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出在具体的技术方案上,当然,实际上原因也许比这些更复杂,outdated了,who cares。EHT RING对ETH的QOS和scalability都是trouble,trouble就不提也罢,这个加片其实还是比较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