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njusri
大牌出场前总是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调一下现场的情绪,胃口调太高了也意味着风险,精彩固然是好评如潮,而一旦这个大牌是冒牌货,也可能有audience要忍不住砸场子,所以聪明的玩火者需要把握好玩的尺度。也许让大牌直接在出场前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本想收笔,但事情既已开始,半途而废不像是男人该干的,所以还是干完,砖头也算石头,和玉同属一个大家族。
遥想当年ETH在LAN火的时候,至少有4种以上的协议栈格式,可见大家都是基于在以太的大头里塞点私货,干点好事,甚至IBM还超前的做了FDDI的ETH RING标准,真是业界大牛的风格。经过一番并不激烈的过程,到2000年,最后常用的是ETHERNET II和SNAP两种封装,然后很快就基本上是Ethernet II为主了,大家的注意力迅速转向了802.1Q为以太网带来的VLAN时代。
以太网无疑是和IP一样伟大的发明,廉价的草根性质,虽有自由散漫的本性,但在LAN里无伤大雅,所以是相得益彰,如鱼得水,如此一来,以太网的势力范围就不断迅速扩张,这对以简单广播技术为基础的以太网可不是好事,所以VLAN很快被用来做虚拟或者说逻辑隔离以太的broadcast domain,并提供一定安全性的concept,在当时也有几种VLAN的可能,包括为了老旧的IPX还做了基于协议的VLAN等等,当然,正统的基于802.1Q TAG的VLAN很快统一了VLAN的天下,这小小的4个字节定义,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也许1Q的定义者浸淫在LAN太久了,LAN对于WAN就是一口小井,在井里太久了,视觉范围就会受到限制,居然给了VLAN只有4096个ID,还要掐头去尾,这里如果ETH永远在LAN,也许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别太看扁了自己孩子的潜力,当时的以太还是16/7岁的孩子,当大家认为ETH是MAN的最好接班人的时候,回头发现这不争气的大人,居然只给孩子4096个ID,真是没见过大世面,不知道一个metropolis最小也是M级,你一个K级的人怎么能撑得住。所以不甘寂寞的供应商很快就搞出来QINQ,以致QINQ的标记都不统一,有8900,9100等,对两层Q的一些具体关系,也没有标准定义,虽然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好在比较简单,对VLAN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如果当初直接定义两层Q,在加一个optional的三层Q,也许现在看来就完美了。
总之VLAN和QINQ给ETH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魅力,使得不少运营商使用QINQ的做ME的aggregation,一直到现在,虽然级别可能在向ACCESS降,但一直在主流的技术方案里 。
VLAN/QINQ主要给scalability问题提供了一个还不错的阶段性解决方案,并提供了eth QOS的基础,但对HA和OAM,基本没有解决。
这里几乎同时出现的还有TRUNK技术,是解决可靠性和带宽的不错的技术,技术本身很简单,就是几个以太口捆成一个用,即使再跑上一个802.1AD(LACP)协议,也不复杂,当然,TRUNK本身固有的HASH可能不均和QOS问题,虽然基本上难以从技术上解决,但一般也不是什么致命问题,所以TRUNK技术也一直是以太网络的基本要求 。
总之,internent需要海量的市场,这里草根哲学的廉价ETH成了网络扩展的不二选择,从LAN到MAN到national CORE,POS节省的一点点字节头,很快被以多媒体为主的1500字节以上的大包淹没为忽略不计,POS彻底让位给以太,成为历史上的太上皇,将来可见的承载网络世界,就是IP ETH OPTICAL,三个最廉价的技术简单加在一起,成为日益复杂的internet海量内容的bearer 。
这篇文章有点水,阑尾了,可能是VLAN/QINQ虽然及其重要,可是相对其他许多技术,确实很简单,又简单又好虽然好,可说不出花来,所以迅速结束。